2025年了,还有人在用PoW? 当我第一次看到Irys宣布要用PoW的时候,我的第一反应是:这是认真的吗? 2025年了,以太坊早就完成了The Merge,Solana和Sui从一开始就是PoS,连比特币社区都在讨论是否要考虑某种形式的权益证明。在这个PoS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的时代,Irys居然还要用PoW? 我的第一反应是:这团队是不是脑子进水了? 但当我深入了解之后,我意识到:我错了,而且错得离谱。 Irys的选择不是复古,不是固执,而是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。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PoW"过时"了? 让我先说说为什么大家会觉得PoW过时了。 这些年,PoW被批评的点主要有几个: 能源消耗太大。比特币的耗电量超过了很多国家,这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,确实是个大问题。 扩展性差。PoW的出块速度慢,吞吐量低,很难支撑大规模应用。 中心化风险。算力集中在大矿池手里,这和去中心化的初衷背道而驰。 所以,当以太坊宣布要转PoS的时候,整个行业都在欢呼:终于,我们要告别这个古老、低效、高能耗的机制了!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。 但数据链不是金融链 直到我开始研究Irys,我才意识到一个被忽视的问题: 数据链和金融链,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挑战。 金融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是交易的确认和排序。谁先转账,谁后转账,这笔钱是不是真的存在——这些是金融链要解决的问题。 对于这些问题,PoS确实是更好的选择。它更快、更节能、扩展性更好。 但数据链呢?数据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:如何证明数据真的被存储了?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。 PoS在数据存储上的致命缺陷 让我给你讲个故事。 假设你开了一个数据存储链,用的是PoS。有人上传了1TB的数据到你的链上,你怎么证明这1TB的数据真的被存储了? 最直接的办法是:定期提交存储证明。 节点每隔一段时间,就要向链上提交一个证明,说"我确实存储了这些数据"。这个证明可能是一个哈希值,可能是一个默克尔树根,总之是一个可以验证的东西。 听起来很合理,对吧? 但问题来了。 如果你的链上存储了1PB的数据,有1000个节点,每个节点每小时提交一次存储证明。那么每小时就有1000笔存储证明交易。 一天24小时,就是24000笔交易。 这还只是存储证明,不包括其他交易。 你的区块链很快就会被存储证明交易塞满。区块空间变得非常昂贵,或者你不得不提高区块大小,但这又会带来其他问题。 更糟糕的是,这还没完。 当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,存储证明的频率越来越高,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:链上根本无法承载这么多存储证明交易。 这时候,很多项目会怎么做? 他们会把历史数据"剪枝",丢到中心化的数据库里托管。是的,便宜是便宜了,但这和数据链的初衷——去中心化存储——完全背道而驰。 这就是PoS在数据存储场景下的致命缺陷。 Irys的PoW: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 Irys的做法完全不同。 他们把PoW当作一种抽查机制。 让我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。 在Irys的系统里,矿工不停地生成存储证明。但这些证明不是每一个都提交到链上,而是只有当某个证明满足特定条件(比如哈希值小于某个目标值)时,才会被打包进区块。 这就像是一个抽查。 矿工生成了1000个存储证明,但只有1个被打包进区块。但这1个证明的存在,证明了矿工确实做了那1000次验证。 因为如果矿工没有真正存储数据,他就无法生成有效的存储证明,更不可能碰巧生成一个满足条件的证明。 这个设计太优雅了。 它用一个链上的证明,代表了无数个链下的验证。链上的负担大大减轻,但安全性没有降低。 这就是为什么Irys能够支撑大规模的数据存储,而不会被存储证明交易淹没。 但光有PoW还不够 说实话,如果Irys只是用了PoW,我不会这么兴奋。 因为纯PoW也有问题。 最大的问题是:投机打法。 在纯PoW系统里,矿工可以不停地切换分区,哪个分区收益高就挖哪个。这会导致网络的不稳定,也会让存储的持久性得不到保证。 Irys的解决方案是:在PoW上叠加质押机制。 每个16TB的分区,矿工都要抵押一笔保证金,才有资格参与出块。 这个设计有两个妙处: 第一,防止刷号蹭挖。 如果你想通过创建大量小账号来蹭挖矿收益,对不起,每个账号都要抵押保证金。这大大提高了攻击成本。 第二,解决网络传播延迟问题。 因为有质押,矿工会更倾向于长期稳定地存储数据,而不是频繁切换。这让网络更加稳定,也减少了因为节点频繁进出导致的传播延迟。 PoW + 质押,这个组合拳打得太漂亮了。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 说实话,Irys的这个设计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。 我记得2017年的时候,所有人都在说"区块链能解决一切问题"。什么供应链、版权保护、身份认证,统统都要上链。 那时候大家用的都是以太坊或者以太坊的fork。结果呢?大部分项目都死了。 为什么?因为他们用错了工具。 以太坊是为金融应用设计的,你非要用它来做数据存储,当然会遇到各种问题。就像你用螺丝刀去砸钉子,当然砸不进去。 工具要匹配场景。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,但真正理解并实践的人很少。 Irys让我看到了这种理解。他们没有盲目跟风PoS,而是认真思考:对于数据存储这个场景,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共识机制? 答案是PoW。不是因为PoW更先进,而是因为PoW更适合。 数据链和金融链:两条不同的路 这件事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个问题:区块链是不是应该有不同的形态? 过去几年,我们一直在追求"通用区块链"——一条链解决所有问题。以太坊想做世界计算机,Solana想做高性能公链,每条链都想成为万能的基础设施。 但也许,这个方向本身就是错的。 也许,不同的应用场景,需要不同的区块链架构。 金融应用需要快速确认、高吞吐量,PoS更合适。 数据存储需要持久性证明、大规模扩展,PoW + 质押更合适。 计算密集型应用可能需要其他的共识机制。 区块链不应该是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,而应该是一个工具箱。 不同的问题,用不同的工具。 这对行业意味着什么? Irys的选择,对整个行业有什么启示? 我觉得有三点: 第一,不要盲目跟风。 PoS是趋势,但不是唯一答案。在特定场景下,"过时"的技术可能恰恰是最合适的。 第二,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。 Irys之所以能做出这个选择,是因为他们深入理解了数据存储的本质挑战。如果只是表面地看"PoW能耗高、PoS更环保",就永远不会想到这个方案。 第三,创新往往来自于组合。 Irys不是发明了新的共识机制,而是把PoW和质押巧妙地组合在一起。创新不一定是从零开始,有时候是把已有的东西用新的方式组合。 我的个人判断 说实话,我不知道Irys最终会不会成功。 数据存储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赛道,Filecoin、Arweave、Storj都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。Irys作为后来者,要证明自己并不容易。 但我知道的是:Irys的技术选择是对的。 他们没有被"PoS是未来"的叙事绑架,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,选择了最合适的技术方案。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,在这个充满FOMO和FUD的行业里,太稀缺了。 也许,真正的创新不是追逐最新的技术,而是找到最合适的技术。 最后的思考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: 十年后,当我们回顾2025年的区块链行业,会怎么评价Irys的这个选择? 也许那时候,所有人都会说:"当然啊,数据链用PoW是常识,这有什么好讨论的?" 但在2025年的今天,这个选择需要巨大的勇气。 因为你要顶着"落后"、"复古"的质疑,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方向。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: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。 不是因为少数人更聪明,而是因为他们愿意独立思考,愿意质疑共识,愿意承担被误解的风险。 Irys做到了这一点。 而这,可能比技术本身更有价值。 写于2025年9月30日。在这个所有人都在拥抱PoS的时代,向那些敢于坚持自己判断的人致敬。 @irys_xyz
1.98万
7
本页面内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说明,欧易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对此类材料主张任何版权。该内容仅供参考,并不代表欧易观点,不作为任何形式的认可,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购买或出售数字资产的招揽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况下,此类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能不准确或不一致。请阅读链接文章,了解更多详情和信息。欧易不对第三方网站上的内容负责。包含稳定币、NFTs 等在内的数字资产涉及较高程度的风险,其价值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。请根据自身财务状况,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。